2023年关于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六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六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关于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六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6篇

第1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十八大之生态文明建设
  当代表们听到“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响起了人民大会堂内雷鸣般的掌声。
  所谓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在XX年的党xx大报告中也已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而现在在十八大再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议题,并将此列入了重要议题中,可见中央高层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重视。
  我们可以看到,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环境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党的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xx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xx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xx”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十八大报告此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即我们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而在自然环境保护之后,建设生态文明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便是生态产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提升得较慢的。在党的xx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篇二:创新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xx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定义为中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近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党的xx大报告,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几点更深的认识。
  一、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切实把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建设生态文明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
  要建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投入和产出、速度和效益、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力求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绩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
  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和环保税收制度
  要建设生态文明,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府要逐步培育形成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建设生态文明,环保要加强征税的力度。

第2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XX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 “文明”一词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什么是生态文明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包括伦理价值观、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在内的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西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西方学者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为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本质只能使本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不会承担全球的环境责任。发展中国家终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重新团结起来向发达国家讨还生态成本。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孰优孰劣,比的不是谁最能斗争,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比谁最公平公正,谁最共同富裕,谁最有道德文化,谁最能可持续发展,谁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谁最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给未来人类社会指出了新的方向。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 __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内容仅供参考

第3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800字

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分享 武隆县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杨 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 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 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 展和深化以及对 __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 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 重大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 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 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者”或“ __” ,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我 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 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 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 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地指 出:
环境完全是 __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重要性在于, __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 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 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 理以下几层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 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 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 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 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 明时期, 人们敬畏自然, 主张顺天应时。

到了工业文明时期,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 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 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 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 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 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 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 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 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 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 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 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 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 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 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 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 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 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 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 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 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 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 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 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 为基本理念, 以循环经济、 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 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 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 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 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者”或“ __” ,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 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 认识与否, 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 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 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0xx-7-31

生态文明建设读书心得体会武隆县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杨 雨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 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 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 展和深化以及对 __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 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 重大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 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 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 者”或“ __”,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 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 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 血地指出:环境完全是 __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 性在于, __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 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 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 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 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 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 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 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 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 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 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 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 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 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 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 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 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 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 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 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 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 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 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 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于生态文明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爱,不只是说说而已 近日,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 赴舟山普陀区展茅街道实践团在展茅进行以 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6 月 22 日九点,我们一行人 14 位成员兵分三路开始今天的问卷调查。第一支小分队主要以 展茅菜场为中心。第二支小分队主要走访路边的商店。第三支小分队以路边的路人为主。此 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 220 张问卷,收回 220 张,随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统计,让我们这群 异乡人对展茅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是相比于之前几年,周边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居民们对此很肯定。

二是周边的工厂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几位居民还提出某个工厂给海洋造成了很大 的污染并且环保意识较弱。

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有的居民指出即使想要实行垃圾分类,可是周边设施跟不上,有心无 力。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十分感谢当地居民的配合,有几位不认识的字老爷爷老奶奶也很 热心的想要帮助我们,然后听我们的解释表达出他们的意愿。

我们还特意对当地的初中生进行了一次访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和想 法都表现着时代的进步。也许我们这次的问卷调查有一定的片面性,但还是希望我们对展茅 可以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

6 月 23 日上午,我们来到展茅敬老院,开始这一天的志愿者工作。首先我们分成了两组, 一组负责擦拭食堂的桌凳和床,另一组打扫爷爷奶奶的房间。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很 快就完成了,但我们没有停歇,又接着找其他的工作。女生们清扫拖干净了一楼至三楼的楼 梯和走廊,而男生则在下雨的情况下,一手拿着伞一手把院子里的垃圾捡走。

中午,食堂的阿姨们给我们做了一桌丰盛的菜,美味的味道让我们感觉到了家的感觉。为了 答谢阿姨和爷爷奶奶的热情,我们临时编排了四个小节目表演给大家看,虽然有些爷爷奶奶 听不懂普通话,但还是很热烈的给我们鼓掌。在我们最后走的时候,有几位爷爷和院长眼中 都含着泪,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十分舍不得他们。

我们给他们带来的只是短暂的,还是真心的希望每一可以多花点时间陪陪自己的父 母,家里的老人要的并不多,他们要的只是陪伴, 我们的实践活动还在继续,但愿我们在展茅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我们做的一点一滴 都给予展茅一点什么。感谢展茅。

【活动照片】

内容仅供参考

第4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十八大之生态文明建设

  当代表们听到“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响起了人民大会堂内雷鸣般的掌声。

  所谓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在xx年的党xx大报告中也已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而现在在十八大再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议题,并将此列入了重要议题中,可见中央高层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重视。

  我们可以看到,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环境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党的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xx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xx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XX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 被明确写入“xx” 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十八大报告此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 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 。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 即我们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而在自然环境保护之后,建设生态文明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便是生态产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 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提升得较慢的。在党的xx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 ,建设好“美丽中国” ,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篇二:创新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xx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 定义为中国在20XX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近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党的xx大报告,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几点更深的认识。

  一、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切实把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建设生态文明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

  要建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投入和产出、速度和效益、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力求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绩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

  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和环保税收制度

  要建设生态文明,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府要逐步培育形成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建设生态文明,环保要加强征税的力度。

第5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

精选文档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精选文档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
精选文档
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笔者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人问“21世纪什么最贵?”电影桥段中答案是“人才”。我想大家对这并不陌生。人才确实重要,但是一直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打的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国家乃至这个地球,发展中带来的负面效应,资源、能源、环境这些越来越阻碍我们进步的步伐,不,应该是我们前进的步伐严重影响了环境、自然的规律,资源的锐减,能源的紧缺,环境的破坏,自然规律的更张,这一些都亟待我们去解决。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始终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是未来国家乃至全球共同的建设目标,因为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

我们“真爱自然,保护生态”。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保护好各种资源,珍惜资源。要科学发展,科学利用,集约高效利用。二是合理规划、调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开发与治理并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提高各方面资源开发能力。开发新能源,才能永不落后,细水长流,同时要综合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等。
笔者认为无论是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还是调整产业布局、机构,最后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今年,x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
精选文档
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XX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XX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政府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经过此次游览曲口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浅。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
精选文档
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
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精选文档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XX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
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
精选文档
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第6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

生态文明建设体会心得体会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
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三、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工业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__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__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_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
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__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些人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生态 文明 关于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六篇】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200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