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现状7篇

篇一:文化自信的现状

  

  骨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对策

  骨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拥有的对自己所处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和人文精神传统的自信和认同感。而当前,骨干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自信心态不足。许多骨干大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文化传统,但往往只是知道皮毛,缺乏深入了解。

  二、缺乏文化自信表达能力。骨干大学生在表达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方面存在困难,往往不能展现出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三、外来文化侵蚀。国际化的风潮使本土文化受到威胁,一些骨干大学生追求西方文化,忽视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导致文化自信心态的失落。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深入了解和探究自己的民族文化、国家文化和人文精神传统,培养文化自信心态。

  二、提高文化自信表达能力,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多读书、多看电影、多听音乐、多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从而拓宽文化视野。并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增强表达能力。

  三、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不是简单地追求西方文化,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同时也要尊重他国文化传统,增强文化的开放性。

  四、加强骨干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将文化自信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发挥骨干大学生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参与文化传统的深入探究。

  五、建立文化传统研究中心或机构,为骨干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促进文化自信心态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提高骨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对于整个国家的文化自信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必要。

篇二:文化自信的现状

  

  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对策分析1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当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既表现出积极的、令人欣慰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表现出文化自信缺失、令人失望的一面,这也是由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的方面就成了主要问题。1.1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积极表现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大部分的学生都持比较良好的态度,说明我们大部分的大学生中对传统文化还是比较了解的:对待外来文化,还是有部分学生能在认识外来文化上,的头脑,并未一味的去认可和追求外来文化最后,保持理智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在对待先进文大化的问题上,大学生总体上对先进文化持比较有信心的态度,学生在对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候,自身对其有一定的信心,能认识到文化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作用,思想在部分大学生心中还是有了一定的根基。1.2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表现尽管在此次调查分析中看出大学生总体上对文化自信呈现出比较积极的状态,但是,更多的事存在着许多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不够。视,这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不足。第一,部分大学生对例如四大名著,我们这一代人对这说明文化强国的四大名著的接触很少,甚至有些人从来都没有接触和阅读过古代的四大名著。第二,西方的文化代表节日更是在中国盛行,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表示以前或者现在加入过外国的节日庆祝。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心不足。第三,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单纯的认为党的方针政策与自己的生活并无相关,所以在对待先进文化的态度上持较为中立的态度。2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2.1社会原因2.1.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能以更快的方式赚到尽可能多的钱,每个人都在思考着怎样才“重物质,轻精神”的思潮愈发严重,在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不能准确地掌握好物质和精神这把天平,天平一旦失衡,整个社会就会被这种不良氛围所笼罩,这些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负面因素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造成不小的冲击。2.1.2外来文化的强势渗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以各种渠道参与到合作和交流中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合作中就肯定会有竞争,因此,在世界各国的交流中,外国不断向中国输出大量的文化产品,企图实现他们对我国的文化“软渗透”。特殊的群体,他们很多在面对这种潮流的时候,而大学生是一个很有的人没有办法

  很好地区分外来文化的好坏,因此就真的很容易落入陷阱中去。2.2自身原因2.2.1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匮乏迅速发展的网络媒体,让我们整个社会的信息更加地多元化,我们了解知识的渠道也更多更活,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当代的大学生利用网络了解的信息大多是娱乐信息,阅读传统文化知识确是寥寥无几。这种现象无疑是让人失望和痛心的,作为主要的传承者,自己连最基本的认识都没有,要想弘扬也就更谈不上了。2.2.2对外来文化的思辨能力不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地球村”逐渐越来越小,也使得越来越多当代大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参与国际交流,但是在交流中往往存在着不好的一面,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过分地追求外国的生活方式和过分推崇外国的娱乐方式,坚持文化自信造成极大的阻碍。3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3.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大众媒体的积极作用大众媒体是人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在网络媒体高度发展这些都从主观方面对的新时代,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通过网络新媒体了解和认识世界,因此必须加强网络新媒体的建设和完善。一方面,大众媒体要充分发挥其走在前线的作用,让大学生通过多种媒体渠道时时

  了解国家大事,增强其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传统媒体的更新,通过扩大报刊,书籍等的覆盖面,让大学生引起对优秀文化的重视,增加大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支持。3.2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3.2.1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一方面,大学生要认识到文化自信的有益之处,自己首先是从而从客观上为坚持认识到它的有益之处,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自己教育自己往往都是最有效的,他们必须要从内心深处认可和肯定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要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们平时所学习到的各种理论,也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3.2.2参加有益的文化实践活动积极有效的文化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文化认知必不可少的。大学生要切身地参与到文化实践活动中去,可以通我过多种形式,在校内可以开展如文化实践的班会活动,在校外,可以走出校门,参与社会上的文化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文化实践活动等,还可以创新文化实践活动形式,只要是有益的,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多去参与,体验文化实践活动带来的收获。4结论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阻碍和困难,这是在所难免的,但大学生作为最坚实的力量,现在就必须要站出来挑

  起大梁,只要这个主要力量发挥了作用,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目进而标也就不远了。本文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分析现状,找出原因,进而剖析出解决对策,想要通过文章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篇三:文化自信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培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的环境下,应该具有一份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包括对自己所处的国度和民族的自信,也包括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对当代文化的创新的自信。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度却不尽如人意,这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有足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现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度与时代背景、思想观念的变迁方向相关联。

  一方面,现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度因时代变迁背景的影响而有所不同。21世纪初,中国人民在“文化自信”这个概念上达成了共识,“文化自信”被看作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力量和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个浓郁的氛围中,又在国家号召下崛起,应该拥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心理。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席卷下,一些大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国度和民族的文化失去了信心。更有甚者,他们认为西方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而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落后的、愚昧的”等等,这种文化自卑的心态使得一些人逐渐失去了对国外文化的批判性,盲目追求外来文化,导致文化依赖。

  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度也与思想观念的变迁方向有关。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推进,大量学习国家意识形态理论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爱好逐渐增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求也逐渐降温。这些大学生对历史文化传统怀有敬畏之情,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寻找文化根源的自信愈发显现。例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文化体验中选择祖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元素,通过慢阅读、书画、茶道、围棋、剪纸等方法寻找自我,超越追逐新潮新事物的浮躁、短暂的感受,进一步升华自我平衡的文化自信。

  在培育现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方面,有以下一些途径:

  首先,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大学生时期是国家意识形态理论和文化自信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爱国主义情感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爱国主义不仅是现代人必须拥有的基本道德修养,更是历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基本动力。只有通过爱国主义的传播,大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崇敬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实现文化自信。

  其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被视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群体,应该在传统文化教育和文化素养提升上下更多的功夫。学校可以开设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如书法、国画、茶道、围棋、戏曲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提高思想素质。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接受良好的课堂教育,还要从全方位提高思想素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了解国内外文化发展的趋势,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才有可能在思想形态上更具有互动性、包容性、开放性,才有可能真正的文化自信。

  总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和培育都是值得关注的,只有不断关注和培育,才能切实实现文化自信信仰的崛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更适应大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发展。

篇四:文化自信的现状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成因

  摘要: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战略理论,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是该理论实现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并研究其成因,为寻找全面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和路径提供依据。本文用调查法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和人本主义观来探究其现状的成因。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成因

  2016年,“文化自信”成为我国继“理?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国家战略理论,在此背景下,我们作为大学生,深刻的意识到大学生人群的“文化自信”对构建全社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016年10月我们组建了“华文邮驿”大学生课外科研团队,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历时半年,对全国100余所高校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面的在校10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的中华文化自信现状问卷调查,其现状调研和成因研究如下:

  一、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自信,但自信心不足。一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认同和自豪的情感,对外来文化持有

  包容与借鉴的态度,但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认知不深,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文化自觉意识正在苏醒。文化自信心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理论了解不深

  对“文化自信”一词了解程度调查得出结果:很了解、多次听说的占23.16%,认识模糊、不完全理解其含义的占44.25%,偶尔听说、并不了解占21.09%,完全不知道的占11.5%。不了解“文化自信”理论的大学生人群比例高达76.84%。

  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对“中华文化”了解程度调查得出结果:十分喜爱和了解的占21.25%,一般了解的占64.7%,认识模糊、不是很了解的占21.09%,完全不了解的占1.44%;由此看来,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少,了解的深度不够。从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人群对中国国学、医学、四大发明以及造物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信心不足。

  部分大学生过于推崇外来文化

  当今一些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主要表现在外国节日、娱乐、生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盲目崇拜。在节日方面,更多的当代大学生更喜欢过外国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而对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节日概念的了解和认识模糊;在娱乐方面,一些当代大学生崇拜外国明星,喜欢看外国大片,相对来说对国产影片、节目关注度低,以本次调查问卷数据为例,喜欢看外国影片的占71.24%,喜欢看外国语类节目的占调查总体的45%;在语言方面,一些大学生形成了文中夹带英文单词的语言交流模式,认为这样更加洋气;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中有所体现。

  部分大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度不够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基本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作为肩负时代重任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理该主动接受、传播、传承、发展和捍卫中华先进文化。以本次调查问卷数据为例,认为出国留学风潮盛行的原因是外国文化教育优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占调查总体的37%、认为大学生“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原因是外国文化优秀的占调查总体的80%,由此窥见,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全面、关注度不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不足,对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缺乏认同。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不足的成因

  基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心不足的现状,我们基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历史唯物主义观和人本主义观来探究其成因。

  社会因素

  我国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化辉煌至极,并对全球的文化影响很大,世界对中华文化认同度高,华人的中华文化自信强。至近代,腐朽的清末政府在世界社会变革的大势下固步自封,社会政治体制、经济、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且差距越来越大,加之西方列强多次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受挫;之后世界大战、民族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交织等原因,我国的文化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华文化经过社会主义时期的自我修复与文化大发展,国人的文化自信心有所提升,中华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不足,直接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的文化自信心。

  政治因素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博弈持续展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博弈失败后,继而转为和平演变的博弈,通过网络等媒介、人员交流等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迷惑,影响了部分大

  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未来发展的信心。

  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的经济发展意识高于文化发展意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当代大学生在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发现之间有差距,一些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不足。

  文化因素

  新中国成立与改革开放,经过文化百花齐放及2011年文化大发展政策,文化与文化产业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在西方大量的文化和文化产业输入下,一些大学生文化观受到迷惑或冲击,削弱了文化自信心。

  教育因素

  初级与中级教育开展了一些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教育,但因过于强调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中华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识培育不够。而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成熟,是大学生传承学习和文化创新意识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辨别与文化自信形成的绝佳时期,但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过多注重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专业性人才,缺少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深入研究以及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无法形成大学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当代大学生的家长是在市场经济的初期成长起来的,经济意识较强而文化意识较弱,家庭的中华文化氛围不够,不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看重的多是考试成绩,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的关注或教育,待进入大学时对民族文化意识没能形成。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大学人群的文化自信心。

  人本的个人因素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了很多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因年龄、心智等原因,他们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到了大学阶段,心智相对成熟,文化自信意识正在苏醒,但又是他们自觉开眼界和接纳新鲜事物和文化的时段,会主动了解、不自觉地西方的文化、习俗、科技、生活等多方面,从而减弱中华文化的自信心。

  三、结语

  本次的调研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虽然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不足,但国家层面的文化自信理论已经形成,华人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自信意识在“文化自信”国家战略理论的春风吹拂与暖阳照射下正在苏醒,随着文化自信理论的全面践行,大学生文化自信心将在社会与学校的文化自信理论践行

  的浪潮中得到全面的升华。

  基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成因,本团队研究并撰写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对策》论文,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篇五:文化自信的现状

  

  大学生民俗文化自信现状分析及培养途径初探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历经几百年的科技革命历程。在短暂的社会转型期巨变中,中国社会也经历着各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冲撞融合,出现大学生民俗文化自信缺失。

  【关键词】大学生

  民俗文化自信

  现状

  缺失

  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民俗文化自信现状

  大学生对民俗传统文化的认知,积极和消极并存。积极方面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比较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心珍视民俗文化并愿意在行动上去参与弘扬民俗文化;部分同学虽然不太了解传统文化,但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和践行中华文化。消极方面则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民俗文化自信的缺失和对民俗文化的消极中立态度。很多同学表现出对民俗文化认知的缺乏,却依然没有动力,没有愿望去了解和践行民俗文化。

  大学生除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之外,大部分学生对西方的网络科技、食品安全、教育方式和影视资源呈认可并接受的态度。多数大学生认为在看完一部

  西方流行电影之后,自己对待生活的认识会有一些改变,但思想会比较充实。这说明在当前网络条件下,很多西方文化观念以影视、娱乐等形式给国内大学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较广,但主要只停留于意识阶段,不愿意去付诸行动去发扬和实践,总体呈现出严重的民俗文化自信缺失状态。

  二、民俗文化自信缺失原因分析

  (一)拜金主义使文化处于被“戏谑”的尴尬境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利益和物质的追求似乎成为当代社会的共同目标,之前信守的“先人后己,重义轻利”的思想被遗忘在城市的角落,使文化也处于被“戏谑”的尴尬境地。一些走秀的电视节目也纷纷追赶时尚的潮流,宣称“理想”成了超人的“内裤”,不能随便展示;以及近期普遍流行的“?潘课幕?”,使文化成为供人调侃、娱乐的对象。

  (二)为迎合社会潮流而产生的文化“庸俗、低俗、媚俗”现象

  转型期的社会形态下,容易出现一些真正适应时

  代变化、引领时代潮流的典范,也会造成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机遇而郁闷不得志。为了迎合社会潮流,使自己快速跻身名人致富的行列,涌现出一些以“自嘲、自谑”等方式曲解中国文化的“低俗、媚俗”现象。

  (三)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下否定中华文化的“文化西化”现象

  据调查,约有60%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方式接触到各种西方信息和文化。互联网和电子科技的发展普及,将西方的意识形态带入中国,给国人思想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以美国“三片”―――薯片、芯片、影片为主要方式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造成了明显的民俗文化自卑和文化西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对西方节日愈发重视,对中国传统节日愈发冷淡;对西方教育向往憧憬,对中国教育一概否定;对西方影视津津乐道,对中国娱乐节目嗤之以鼻等等。

  三、培养民俗文化自信的几个途径

  (一)在信念中坚定民俗文化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快速了解社会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对多元文化的鉴别能力欠缺,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干扰和影响。高校应当帮助学生坚定民俗文化信念,通过

  营造良好的民俗优秀文化氛围,提供途径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了解民俗文化,表扬勇于实践、乐于践行民俗文化的大学生,培养学生的民俗文化自信的情操。同时,高校应当联系家长与社会,共同为学生的民俗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随时感受到民俗精神的力量,进而自觉地坚定民俗文化自信的信念。

  (二)在吸收中发展民俗文化

  在当前西方科技、文化、信息无孔不入的情况下,完全杜绝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不可能的。高校教师应当帮助并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西方知识和文化,并教会他们以正确的态度、辩证的思想去认识、了解、看待中西方文化,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与意识面前懂得扬弃和坚守。在吸收西方文化优点的基础上发展民俗文化,使民俗文化具有更强大的包容力和发展空间。

  (三)在创新中传承民俗文化

  大学生民俗文化自信缺失的很大原因就是文化发展创新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停留在过去的辉煌里,没有与现代社会接轨。高校作为创新与传承文明的载体,应当以更积极的态度、现代的方式将古老文明创造性地推广传扬开来,以高雅、自信、正义、积极的态度传承民俗文化。本文作

  者在淮海工学院展开的每年一度的国学知识竞赛上,就是用现代的舞蹈、音乐、手工等途径,以歌舞、晚会、小品、影视等现代舞台表演方式在学生中进行选拔并表演,使选手和观众都能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精髓,在传扬民俗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俗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学生中取得较好的反响。

  (四)在实践中践行民俗文化

  物质利益的驱使使很多人心中的道德标杆失衡,使传统的助人为乐的道德标准受到了挑战和考验。高校应当承担起践行民俗文化的重任,创造条件和机会去弘扬正义,传递民俗文化的正能量,使符合社会道德、弘扬正义的传统文化和文明行为得到良好的践行和认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传递中华文明,弘扬民俗精神,展示民俗文化自信。像淮海工学院在内的很多高校暑期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民俗正义和真善美的民俗精神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在帮助社会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心中的民俗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民俗精神传播得更远更广。中华民俗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俗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基因,积淀着中华民俗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因而成为中华民俗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根基。坚守民俗文化自信,才能使国家永远强大,无坚不摧。要做到文化自信,关

  键是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即以客观的姿态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肯定和坚守,以开放的胸怀对外来文化的甄别与吸纳,以创新的方式弘扬和传递民俗文化的精髓,以实践的态度将文明与文化自信落到实处。相信在大学生中进行的民俗文化自信教育,一定能使中华民俗的优秀文化在将来有更大的感召力和传染力。

  【参考文献】

  [1]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8(1).

篇六:文化自信的现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成因

  作者:刘如意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5期

  摘要: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战略理论,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是该理论实现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调查并研究其成因,为寻找全面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和路径提供依据。本文用调查法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以历史唯物主义观和人本主义观来探究其现状的成因。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成因

  2016年,“文化自信”成为我国继“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国家战略理论,在此背景下,我们作为大学生,深刻的意识到大学生人群的“文化自信”对构建全社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016年10月我们组建了“华文邮驿”大学生课外科研团队,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历时半年,对全国100余所高校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面的在校10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的中华文化自信现状问卷调查,其现状调研和成因研究如下:

  一、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自信,但自信心不足。一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认同和自豪的情感,对外来文化持有包容与借鉴的态度,但占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认知不深,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文化自觉意识正在苏醒。文化自信心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理论了解不深

  对“文化自信”一词了解程度调查得出结果:很了解、多次听说的占23.16%,认识模糊、不完全理解其含义的占44.25%,偶尔听说、并不了解占21.09%,完全不知道的占11.5%。不了解“文化自信”理论的大学生人群比例高达76.84%。

  (二)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对“中华文化”了解程度调查得出结果:十分喜爱和了解的占21.25%,一般了解的占64.7%,认识模糊、不是很了解的占21.09%,完全不了解的占1.44%;由此看来,很大比例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少,了解的深度不够。从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人群对中国国学、医学、四大发明以及造物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信心不足。

  (三)部分大学生过于推崇外来文化

篇七:文化自信的现状

  

  骨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对策

  首先,骨干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自信心理落差。虽然他们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在文化认同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不自信的情绪。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国内传统文化的忽视等。此外,缺乏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华的教育学习也是造成这种文化自信心理落差的原因之一。

  其次,骨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表达能力亟待提升。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个人的文化自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骨干大学生在文化自信表达方面,往往缺乏语言表达和文化情感的准确度和深度。这种现象也需要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和传承。学校和家庭等各级教育机构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普及和教育。鼓励学生重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加强文化认同和归属感,从而提升文化自信程度。此外,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华的了解和认识。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才能真正提高骨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

  二是加强文化自信表达及交流能力的培养。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文化自信表现及交流的机会,如举办文化节、文化论坛、文化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骨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文化自信,并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碰撞,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水平和行为表现。

  总之,骨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进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加强文化自信表达及交流能力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骨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访问:文化自信的现状 自信 现状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