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南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2月11日在孝感市孝南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区长刘刚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回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孝南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孝南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文档)



政府工作报告


——2014211日在孝感市孝南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刘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2013:逆势而上,取得发展新成效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年,也是孝南建区20周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特大干旱等复杂严峻局面,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位居前列,增幅高于全省、武汉城市圈和全市平均水平。全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55.8亿元,增长1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6亿元,增长3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亿元,增长13.4%;财政总收入19.2亿元,增长28.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亿元,增长29.8%

(一)转型升级调结构,产业实力持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8.4:36.6:45,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8万家。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16.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达到11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达到1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31家。恒安、维达税收分别达到1.8亿元、1.33亿元。外贸出口6334万美元,增长34.1%。“龙王恨”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湖北名牌”分别达到5件、12个。4家企业启动“新三板”①挂牌工作,3家企业在“四板”②成功挂牌。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达到21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4家,居全市首位。现代农业亮点纷呈。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巩固了全省“水产大县”和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创建成果,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上升到72.5%。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8家、达到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36家、达到163家,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3.3万亩。“春晖模式”享誉全国,春晖米业获评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金卉花木获评国家级十佳花木种植企业,西河福良山建成全国最大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顺利鳄鱼养殖规模全国第一,“野猪湖胖头鱼”和“杨店水蜜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新增限上企业22家、达到88家,获评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区,南方国际、传化、新都市等物流园区加快推进。凤凰天仙城、中华敬老园、卓尔·桃花驿小镇等项目进展顺利,嘉年华主题公园、孝感文化旅游街开业迎宾,叶家庙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7.3亿元、99.7亿元,分别增长20.4%19.8%,获评全省保险先进区,连续6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区。

(二)全力以赴扩投资,发展潜能加速释放。项目争取再创新高。争取国家、省投资项目47个、资金2.9亿元,是近年来争取资金最多的一年。招商引进成果丰硕。引进内资项目449个(含续建)、协议引资15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38个、过10亿元2个、过50亿元1个,均超历史记录。利用外资4750万美元,增长12.5%。重大项目强势推进。总投资988.7亿元的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工84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其中17个项目进入省级重点、67个项目进入市级重点,省市重点项目个数全市第一,9个省级重点项目争取土地指标1000余亩。金红叶等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维达五期、中都管桩等14个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平台支撑有力。开发区新建道路10条,孝南高新区天仙南路、友谊大道全线贯通,孝武大道改造和316复线开发区段绿化升级全面完成。市区共建的15平方公里铁北工业园正抓紧规划,孝南高新区、东山头、汉十315平方公里工业新园区成为经济发展主战场,其中东山头工业园投产企业达52家。

(三)统筹协调抓建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镇化率提高到57%。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城南组团卫生中心建设,槐荫、毛陈城际铁路站前广场进入主体施工,拉通了玉泉南路。实施柳岸春城、金一华府等老城区改造项目36个,星河天街城市综合体成为孝感城市新地标。协调推进了人民广场二期、槐荫公园二三期、八一水厂、市污水处理厂二期、金西门市场改造等市属工程。“四城同创”③和文明卫生村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26个城乡新社区开工20个,涌现出朋兴丹阳古镇等一批新亮点。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107国道北段改扩建、沦河港码头、碧泉和东山头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新增通村水泥路150公里,改造危桥3座、区乡公路8公里。新建、改建村级综合服务社70家,完成3万人农村安全饮水、3万亩农田整理任务。107国道沿线肖港段和黄孝线西河段立面改造、朋兴上魏湾、三汊一心一村和西河三合湾成为“一线一点”④新样板,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到9个,连续3年获评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区。“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城乡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0个,拆旧复垦3000亩以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定目标任务。林木绿化率达19.6%,朱湖湿地公园获评国家湿地公园。

(四)创新驱动促改革,区域活力竞相迸发。坚持“三情”结合⑤找科学有效路径,推进改革创新。创新规划管理机制。提升了城乡统筹规划、“一线一点”规划、南城新区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将规划管理延伸至村湾,重点对10个乡镇87个村进行了拆违控违。创新乡镇发展机制。探索区乡同步协调发展路径,区级财政支持乡镇建设资金达3亿元。所有乡镇收入规模首次过千万元,其中过5千万元的9个,广场街、车站街突破8千万元。创新产业培育机制。编制“五个强区”发展纲要,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具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制定工业生产调度资金、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等管理办法。争取县域经济、农产品加工园发展调度、工业生产调度、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资金1.71亿元,落实科技研发、中小企业发展、“三大工程”⑥专项和财政补贴资金0.67亿元,支持企业114家。创新项目推进机制。推行区“四大家”领导、部门、乡镇服务包保重点项目建设全覆盖制度,出台重大项目决策与推进机制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制定财政、规划、国土、环保、纪委监察、政法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区级投入项目建设资金达6亿元。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资金两个管理办法,将长兴国有资产营运公司、南大实业公司整合组建为长兴投资公司,实现融资6亿元。创新信访维稳机制。建立“三位一体”矛盾纠纷调处⑦体系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网络办信服务中心,完善领导干部“四访”⑧、定期通报、考评奖惩机制,被确定为全省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群众工作部试点和基层基础建设示范点。

(五)凝心聚力惠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提高到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分别达到21159元、10338元,分别增长9.4%14%。社会保障整体推进。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0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20人。落实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五险”⑨参保人数达59.14万人。城乡低保保障2.96万户、6.05万人,实现“应保尽保”。区福利院迁建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全省一流光荣院。建成廉租住房252套,改造农村危房580户,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实施“澴川英才”计划⑩,招硕引博22人,新增各类人才1034人。第4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连续3年获评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区。建成6所乡镇公办幼儿园,获评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农家书屋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国家非遗数字化管理平台落户我区,楚剧小品《三个媳妇》荣获全国优秀剧目奖,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推进生育文明“星光计划”,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全省计划生育进步县(市、区)。一医院新址及爱心护理院投入使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通过省级验收,获评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先进区和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社会治理合力推进。综治信访维稳“六大行动”深入开展,投入1100万元建成“天网工程”城区指挥中心、分控中心和355个视频监控点,群众“一感二度二率”不断提升。城乡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划分网格695个,人房信息录入率达95.3%。袁湖村“1+X”民主管理模式全省推广。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物价、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责任有效落实,被确定为首批“法治湖北”建设试点区、全省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试点区,获评全省首批法制建设先进区。

(六)转变作风提能力,政务环境日益优化。自觉依法行政。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人大决议,主动与政协协商讨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监督,66件人大代表建议、123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推进“六五”普法,启动实施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改革和“两法衔接”工作。作风扎实转变。深入开展“学创”活动和“纠风正纪促跨越”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委作风建设规定,坚持“学习日”、“卫生日”制度,“三短一简一俭”全面落实,“四风”问题有效整治,“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5%以上。大力弘扬“孝南精神”,涌现出“最美社区警察”吴和平等一批先进典型。服务效能提升。完成26个部门“大科室”制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19项。健全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项目评审管理3个委员会,推行电子政务,完善经济发展和科学决策支持平台,建立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14个,办理审批事项3054件,办结率100%。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4年获评中国政务网站优秀奖。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落实到位。制定区直财政性资金管理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两个办法,财政监督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深入,统计、机关事务、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老龄老干、残联、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气象、电信、邮政、援疆和对口支援恩施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发展成果,为我们阔步前行,开启孝南第三次创业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为全区的发展描绘了蓝图,明晰了思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为全区的发展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合力;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克难攻坚、真抓实干,为全区的发展挥洒了汗水,作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带动能力不强;资源要素紧张,融资难、用工难问题尚未破解,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任务艰巨;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突出,就业等社会民生保障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干部作风、履职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仍需优化。我们将认真负责地对待这些问题,不回避、不推卸、不护短,尽最大努力切实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展望2014:乘势而进,抒写改革新篇章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围绕打造重要增长极目标,坚持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双轮驱动”,狠抓城南、槐荫、毛陈“三大组团”建设,推进汉孝、市区、城乡、云孝“四个一体”,加快建设工业、农业、服务业、文化、生态文明“五个强区”,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资本化、市场化“六化同步”发展,奋力开创第三次创业新局面。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达到省市要求。

(一)坚持转换机制和创新驱动并举,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求突破

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实施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攻坚,深化经信、农业、粮食、供销、建设等系统企业改革,推进孝商集团改革。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领域,促进全民创业,力争各类市场主体新增2000家、突破3万家。

推进投融资改革。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制定土地收储和出让金管理办法。完善长兴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集中管理区直国有资产,力争总资本突破30亿元、投融资规模过20亿元。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扶持发展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鼓励企业进入“创业板”、“新三板”、“四板”等资本市场挂牌上市。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力度,保持收入规模稳定增长。加强改进预算管理,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扩大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范围,强化非税收支预算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推进项目资金统筹打捆使用,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开展乡镇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各类生产要素上市流转。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探索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管长效机制。实现“三资”监管区乡联网,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朱湖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继续完善推广“春晖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社30家、规模经营业主50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坚持市区一体,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做好卫生、计生、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机构改革,完成规划、国土、住房、交通等市级部分行政权力下放承接工作。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抓好市一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坚持壮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举,在产业协调发展上求突破

促工业提质增效。加快实施“三大工程”。开展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实施“个转企”工程,从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面进行支持。制定小微企业孵化、企业家培育和品牌战略路线图,择优扶强税收过亿元工业企业。确保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加快培植主导产业。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打造“中华纸都”、华中地区家具森工基地和“湖北名牌”产品示范区,力争纸品、家具森工2个主导产业产值增长25%。突破性发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抢抓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机遇,深化“两化”融合试点,创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申报建设省级模具检测中心,配合建设国家级纸及纸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孝南高新区科技孵化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战略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与转化,在生物塑料、纤维素、住宅产业化、PM2.5治理等领域争创一流水平。力争完成重点科技成果转化1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

促农业提质增效。抓特色板块。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整镇实施粮棉油高产创建工程,稳定粮食生产。继续壮大六大特色农业板块,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福良山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兴建农产品检测、保鲜、物流配送中心。抓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四个一批”工程,突出抓好香稻、糯稻品牌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争创全省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区),新增地理标志商标1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机食品和“湖北名牌”产品共4个以上。抓基础设施。实施“百村万户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构建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施澴东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4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和杨店小农水项目。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

促服务业提质增效。巩固服务业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力争新增限上企业15家。聚集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创建国家级第四方物流试点区,建设传化孝感“公路港”。加快推进南方国际建材家居、新都市“铁路港”等一批省级物流园区建设,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聚集发展旅游业。加快凤凰天仙城、中华敬老园、卓尔·桃花驿小镇、丹阳古镇等旅游项目建设,办好杨店桃花文化旅游节、龙王恨渔文化节、麻糖米酒文化节。力争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聚集发展商贸服务业。巩固北门口、文化路等传统商圈,发展翟家湾、星河天街等新商圈,鼓励大型商贸企业扩大连锁规模。加强餐饮服务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改造乡镇集贸市场,扩大农村商业网点覆盖面。建设区中心粮库,实施放心粮油配送“五进”工程。聚集发展新兴服务业。培育电子商务、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家政养老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三)坚持城镇建设和生态文明并举,在城乡一体格局上求突破

融入主城区建设。加快南城新区建设,推进南城新区路网、槐荫组团商贸居住中心、仙女湖公园、卫生中心建设,拉通北京南路,完成澴川风景区标准段面和城际铁路槐荫、毛陈站前广场建设,启动区政务服务、文化中心建设。加快316复线外迁、孝硚联络线建设。协调推进城际铁路、航空南路拉通、槐荫公园三期、八一水厂等市级重大项目。深化“四城同创”,继续开展城市管理“四大行动”。实施永新片区、九真片区等一批老城区改造项目和城区出入口提升工程。

统筹小城镇建设。继续完善提升各类规划,每个乡镇编制完成0.5-0.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乡镇控规覆盖率。加大拆违控违力度,提高规划执行力。继续抓好重点镇、特色镇和宜居镇建设,积极开展镇级市试点。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两个“六张网”向农村延伸。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产业兴镇,力争财政收入过3千万元乡镇达到14个,其中过5千万元10个以上、过亿元2个。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一线一点”建设,完成107国道北段和朋兴、新铺、肖港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丹阳古镇建设,抓好汉孝大道、316国道沿线的卧龙复兴村和七里村整治。继续抓好“幸福港湾”建设。以三汊、新铺整镇推进和101个村为重点,扎实抓好清洁乡村工程,力争创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个、市级宜居村庄17个。

加快新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规划,出台支持政策,统筹推进城乡三类新社区建设。围绕南城新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城市新社区,加快市级示范社区建设。推广迁村腾地、市场运作、产业带动、多元共建等模式,在集镇人口聚居区、原管理区所在地和中心村,规划建设城镇、农村新社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在还建房和商业开发中,同步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成立区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加强生态功能区建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体、森林等资源,有序开发“两河两湖一库”,重点抓好王母湖、野猪湖生态保护,加快老澴河综合治理,建设朱湖国家湿地公园。加快碧泉、东山头、肖港污水处理厂建设,拓展城乡污水收集覆盖面。推进城乡垃圾处理全覆盖,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严格环境准入,强化节能减排,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水循环利用等绿色生产模式,筹建西能热电汽联产中心。开展植树造林和“乡村绿化”活动,林木绿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四)坚持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并举,在培植增长后劲上求突破

深化对外开放。加强项目评审管理,提高招商引进质效,开展“三定”、“三多”、“三维”招商,深化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更大力度对接央企、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和国内大型民企,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30个、过10亿元项目2个。主动融入武汉,对接长江经济带,推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互惠共赢。

强化项目支撑。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准确把握政策导向,积极申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中省投资2.5亿元、纳入省重点项目8个。抓好6大类10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决策推进、月度分析、动态管理、协调督办机制,落实“六个一”包保,推动拟建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建成、建成项目快达产。力争全年过亿元工业项目新签约10个、建成10个。

优化园区平台。抢抓孝南开发区纳入国家级孝感高新区“一区四园”的机遇,加快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和政务商务服务水平,争创省级一流开发区。坚持产城融合,区乡一体集中建设孝南高新区、东山头、汉十3个工业园区,市区一体共建铁北工业园。规范乡镇工业园建设,鼓励乡镇到开发区兴办“园中园”。抓好华中模具城、华中创新产业园等专业化、科技型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园区。

(五)坚持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并举,在增进人民福祉上求突破

实施社会保障提升工程。统筹推进“五个全覆盖”。加强城乡一体就业平台建设,深化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充分就业。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有效落实社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和重特大医疗保险救助制度,推行“五险合一”网上申报,加快全民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并轨运行,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调整理顺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抓好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积极培育社会养老机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村级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建成全省一流福利院。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联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推进“阳光救助”,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保障标准。发展慈善公益事业。

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善新农合制度,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中医院综合业务大楼建设,开展“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工商、质监、物价监督管理,营造公平放心的市场环境。对食品药品实行全过程监管,坚持“四最严”举措,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实施文化软实力提升工程。完善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做好“三馆”免费开放工作,提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和文化资源共享终端利用率。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楚剧传承中心,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续推进文化特色村和社区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开展特色社区文化文艺活动,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加强文体市场管理,发展壮大剪纸、楚剧、射击、养老等特色文化产业。

实施社会治理提升工程。开展“六五”普法,建设法治孝南。提升城乡网格化管理水平,加强“三大应用系统”建设,实施农村“天网工程”,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治理“三堵五闹”,严厉打击“四霸六强”等违法行为。深化平安孝南建设,落实综治信访维稳“十大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完善基层信访网络。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强化基层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预防安全事故。

抓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进一步做好统计、机关事务、编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老龄老干、残联、工会、青年、妇女儿童、气象、电信、邮政等工作。

各位代表,区政府将继续办好改善民生“十件实事”。(1)新建、改建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70个,组织城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2)建成保障性住房1400套(户)。(3)配套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食宿、淋浴设施100套;迁建东山头学校。(4)新改扩建村卫生室60个,迁建西河卫生院;让城乡困难群众获得大病救助5000人次以上。(5)完成农村电影放映4000场和送戏下乡150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场所40处。(6)新解决3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清洁能源用户1400户。(7)新建、改建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0个。(8)新建、改建标准化村级综合服务社80家,新建、改建放心粮油连锁店20家。(9)新增、调整延伸到乡镇公交线路1-2条。(10)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10万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1万户。

三、加强自身建设:应势而为,塑造政府新形象

(一)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务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加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应用,更加注重办理实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完善重大事项集体研究、专家咨询、法律顾问、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改革和“两法衔接”工作,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移动办公,积极融入全市电子政务云中心,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让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二)推进务实理政,增强群众满意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努力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转化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效果。深化新一轮“三万”活动,全面落实民生政策、兑现民生承诺。完善绩效管理和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严格重大事项督查督办制度,打造雷厉风行的“落实链条”,提高行政执行力。完善经济发展和科学决策支持平台,实现部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健全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加快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并联审批、全程代理、服务承诺等制度,提高为民服务质效。倡导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之风,通过理念创新、路径创新,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三)推进从严治政,增强政府公信度。深化“纠风正纪促跨越”活动,开展“政风行风热线”和电视问政活动,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定,坚决纠正“四风”,从严控制各类庆典和评比达标活动。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权力清单和全程监督制度,强化行政审批、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重大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督,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和招投标平台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公务卡”和公务用车改革,确保“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推进实施行政问责、问效、问廉,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营造清正廉洁、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争先。孝南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拉开了第三次创业的序幕,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乘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共同开创孝南更加美好的明天!

推荐访问:南区 政府工作报告 孝南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