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报告(6篇)

篇一: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报告

  

  小学中年级思政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意义

  思政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及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小做起,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各方面都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更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情回忆了自己初中政治课老师讲授焦裕禄事迹的一堂课。他说:“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更要重视为学生开设理想信念教育课。因此,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十分紧迫。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政策依据和重要遵循。《意见》的颁布,对新时代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任务、明确新目标。

  二、调查目的为了了解本学校的思政课程实施现状,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小学中年级思政课程实施调查问卷》来了解。本问卷共包括19道题,基本上包括了小学中年级思政课实施现状的各方面。通过对现状的了解从而发现我校在思政课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我校的思政课实施效果,将思政课作为重要的课程纳入小学日常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做准备!

  三、调查结果

  本问卷在校共发放一百份,采取当场回收问卷的方式,问卷有效回收为9份,回收率为98%。本问卷主要对小学中年级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各班级。

  总体来说,本学校的思政课程实施基本达标。当问及“你认为思想品德重要吗?”时,81.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很重要,说明学生对思政课的意识较强。从思政课设置方面来看,本校几个年级都设置了符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思政课,每周的思政课节数基本能达到2节。

  从课堂教学方面来看,当问及“你认为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如何?”时,当问及“你所看到你们班的思政课课堂气氛主要是:”时,选择课堂气氛活跃的学生占44.1%,选课堂气氛一般的占38.5%;选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占17.4%,说明整体的思政课堂气氛较好,但也存在问题,还需继续提升思政课堂气氛。当问及“在思想品德课上的发言情况”时,只有18%的学生会每节课发言,52%的学生会对感兴趣的问题发言,18%的学生一学期会发言2~3次,只有2%的学生从来不发言,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还是很愿意发言,积极参与课堂,主要是课程内容的设置应付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能与兴趣相结合。思政课在实践方面较少,几乎没有相应的课外参观、调查访问等实践内容。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思政课教学方面还是不错,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从学校方面来看,当问及“你认为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如何”时,91%的学生认为很重视,说明学校在思想品德课方面重视程度较好。在考试方面,思政课考试较少,应加强此方面的设置。在教师队伍方面,发现专职的思政课教师较少,都是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进行代课,缺乏专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面对以上调查结果,我做了如下的原因分析。

  四、原因分析及对策

  其一,思政课的课程内容设置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理解很片面,对思政课不重视,其实通过现场交流发现很多学生还是挺喜欢上思想品德课,能给它们指引做人做事的方向,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洗礼。另外一方面,学校也应充分重视品德课,对学生的行为及理想信念的形成也能奠定基础。其二,学校在思政方面的师资力量较弱,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水平千差万别,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其三,思政课教学形式缺

  乏多样性,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不是太好,应将强教师的专业性培养。古语说:“术业有专攻!”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应加强,可以通过网络培训。和相应的学习进修等方式培养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专业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将思政课的应有意义发挥到极致,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四,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方面进行思政教育比较困难。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培育。比如进行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观看,并写观后感。从而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小对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还可以组织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歌朗诵、辩论赛和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

  总之,思政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不论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方面都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要求,为祖国的更进一步繁荣富强贡献教育者应有的力量!

篇二: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报告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报告(2022)

  中国教育报讯(通讯员

  许瑞芳

  刘金玉

  记者

  任朝霞)12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发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报告(2022)》。

  据介绍,该报告由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在梳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政策支持、经验探索基础上,重点对2021年的相关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总结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报告还详尽介绍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上海方案”,并辅以国际比较,以期为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纵深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近年来,华东师大发挥教师教育优势,以课程教学、师资培养培训和体制机制三个“一体化”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和实践探索。

  课程教学方面,华东师大立足学生成长规律出版系列丛书,形成了小、初、高、大学“启蒙—体验—常识—理论”的“全链条”教学模式,逐层设计各学段育人目标,分主题设计教学内容,螺旋式课程设计破解教学理念、设计、内容等方面存在的断层、重复、跳跃等实施难题。师资培养方面,华东师大紧扣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构建了“全过程—立体式”职前职后贯通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职前实施师范生卓越育人计划,让“准思政课教师”树立起一体化建设思维,职后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重点马院参与、服务基础教育的一体化师资研修体系,指导思政课教师提升实践技能。此外,华东师大发挥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深入开展“大手拉小

  手”同城协作,创新思政课教师实训方式,助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双提升”。

  在市内协同基础上,华东师大还组建全国性大中小学“红色精神培育联盟校”,为11个省市30余所中小学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指导服务,与中共一大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共建育人联盟和思政课现场教学点,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及现场教学创造条件。

篇三: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报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情况报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是集中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从总体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在促进学生形成确思想观念、良好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做好我校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的落实和建设工作,根据本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开展的实际情况,现将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师资情况

  我校现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兼职教师6人。基本满足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我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都能按照课程标准严格从教,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开足开齐品德课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设课程,1-6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每周均开设两节,并要求教师按照计划规定上课,不存在占用、挪用、压缩课时的现象。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丰富教学

  内容,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真正地做到上一课学一课,学一课得一课。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确保品德课的正常开展

  为了促进《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课的扎实开展,每学期开学认真学习《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要求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占《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课,《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也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授课,按时按质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教导处按照规定在期末的时候针对品德课在部分学生中间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及时地掌握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学校在聘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优秀教师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授课教师的范围,鼓励优秀教师终身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工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检查制度,由学校领导不定期到堂听课、评课;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课堂巡视等各种管理制度。

  为提高教学效果,全校所有班级都配备多媒体设备,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基本上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学校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实践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提高觉悟、增长见识才干的重要措施。学校高度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每学年都将组织与德育方面的活动,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切实落实实践教学的要求,并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确保人人参个个受益。

  近几年来学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一方面取得一定的喜人成果,但另一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一定的成绩。

  (1)学生行为习惯和和谐爱校趋于自觉自愿

  (2)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在教法、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组织上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引领。

  (2)对在职教师在岗培训机会少。每年教师的在岗培训的次数和人数都相对可观。但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在岗培训机会却为稀少。

  (3)我校处在城乡交界处,道德与法治教师全部是语文数学兼职教师,教师工作量大,外出培训时影响学校整体工作,导致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

  (4)我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个班,道德与法治教师力量单薄,师资能力参差不齐,在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的时间较少,形式单一,效果无法保证。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大力推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的实际需要,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与德育课程有机结合,并积极予以落实。

  2.积极创造条件,经费投入出成效,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进一步充实本课程有关的图书资料,为教师提供更多学术交流活动、学习考察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加大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培养培训,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整体实力。深入研究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变化,继续拓宽课程资源,广泛利用网络,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号召力和感染力,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成为对小学生最有帮助、最受小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程。

篇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报告

  

  小学思政课老师队伍建立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队伍建立的意见》(老师函(2023)8号)精神,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老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现结合我中心学校实际,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形成我校思政课老师队伍建立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一、思政课老师队伍配置情况。

  小学共有老师46人,在校生550人,16个教学班级。我校没有专职思政课老师,每个教学班级都装备了1名兼职思政课老师,共6人,兼职思政课老师占老师总数的13.04%。在6名兼职思政课老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为5人,占兼职思政课老师人数的83.3%;年龄在45岁以上兼职思政课老师1人,占兼职思政课老师人数的16.6%;思政专业毕业老师、持有思政类专业老师资格证老师、具备思政类高级老师专业技术资格老师均没有。

  二、思政课程开设及教学情况。

  学校在思政课教材的选用上,严格统--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设了一-至六年级思政课,开足学时,正常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不存在随意增减课时情况,没有存在其他学科老师挤占思政课课时的情况。

  三、对思政课程考核评价情况.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把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方向和目的,详细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学校监管思政课教学情况,要求各学科教学中进展思政课的浸透和德育教育的浸透,在班队会中必须有思政教育的内容,做到时时处处对学生进展思政教育,思政课的开设与落实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详细的表达。学校把思政课程纳入学校老师绩效考核体系,对思政课老师的绩效考核、奖励与其他学科老师一视同仁。

  四、思政课老师业务培训进修情况.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立,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诲处都组织思政课老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老师开展教研活动,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历。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与学生学习、生活理论和社会理论相结合,采取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展教学,促进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良。.学校重视思政课老师队伍建立,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老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在思政课老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案和教学理论各环节严格把关。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老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思政课老师参片区教研活动。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诲处经常与思政课老师进展交流研讨,及时解决有关思政课程建立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思政课老师队伍建立其他情况及意见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我校思政课程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严重缺乏。由于长期以来思政课程老师队伍数量短缺,兼任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中去;思政课程多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兼任《道德与法治》思政课程,导致思政课程的专业性和方向性不能得到保障。

  2.我校思政老师队伍建立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体系。思政课程老师队伍建立缺乏长期有效的进修渠道和培训机制,对老师的培训缺乏针对性,老师对思政课程的培训目的认识不到位。

  (二)改良措施

  1.实在进步我校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进步学校、老师和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转变观念,确定学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意义和目的;2.加强政策宣传,提供学习时机。积极宣传思政课课程老师专业开展对个人和学校的重要性,尽可能为思政课程老师提供短期进修和交流访学的时机;增加思政课老师到优秀学校进展教学观摩和教研活动的时机,积极聘请熟悉小学思政课程教学需求的专家、学者对老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创新才能进展指导,帮助思政课程老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丰富他们的课程实现方式。

  3.学校健全并制定合理的考评鼓励制度,进步思政课老师在学校的地位,对思政课等老师应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篇五: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报告

  

  中心学校关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少先队活动工作情况说明报告

  中心学校关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少先队活动工作情况的说明报告

  为了确保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少先队活动工作能够有效地落实,中心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中心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各校长作为成员。该小组的任务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工作计划,并由中心学校进行抽查,以确保计划的制定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各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深入学校检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确保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XXX、少先队活动得到有效落实。

  为了促进落实,中心学校采取了各种活动为载体的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开展了

  各种主题班会、讲座、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惯。

  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中心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少先队活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加强。中心学校将继续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和少先队活动工作的落实。

篇六: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报告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安排、落实及取得成效情况说明报告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安排、落实及取得成效情况说明报告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触摸童年生长个性”为教育理念,开辟德育课程,注重实践体验环节,抓好德育课程建设,努力把德育做“实”、做“活”、做“亮”,让新时期德育工作不断焕发生命活力,走进学生心中。

  一、建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统揽德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小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时规定,按课标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分段教学,分段实施,循序渐进;加强对课堂质量的评估,定期检查教师教案;教学计划不得挤占道德与法治课时;配强配齐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把课程渗透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该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课程功能。

  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形成层次递进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本县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和其它各类课程的德育内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程成为德育教1育主渠道,课堂成为德育教育主阵地。

  德育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基于此我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理念,并将之贯穿在全县教育教学的始终。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程成为德育教育主渠道,课堂成为德育教育主阵地。

  二、开发特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课程。

  鼓励各校根据校情实际、师生需求,依托办学积淀、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时代特点、区域特色,充分调动师生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开发并形成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成熟的德育校本课程,彰显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校本特色。

  (一)抓好骨干力量,促教研氛围。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德育研究氛围。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在各个中心校校内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积极进行教学探索改革,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综合运用感化、激励、启发、熏陶等手段,实行互动式、专2题式、案例式教学,每月定期组织教研会,集体备课,每学期组织教学观摩课,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效果良好,思政课学生满意度平均94%以上。

  县基础教研室将中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纳入教研内容,并探索在教研机构中思德思政教研员。在中小学校,吸收年级思想政治课课程专任教师、心理教育教师成立教研组,开展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同时,开展由校到县分级队活动课观摩评审活动,在校、县层面开展教研、现场观摩活动,推出一批高水准的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课程教研成果。

  (二)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效益。

  定期检查基层中小学执行每周1课时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课程安排,具体落实到学校各年级课表,并确保思政课时不被挤占、挪用。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三)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德育特色。

  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家中的现代化设施,收集了思品课堂相关数据等资料,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进入课堂。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习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课堂上实现网络全覆盖,全部采用使用“蓝墨云班课”和“超星学习通”慕课教学手段,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课程实施综合考核,利用手机软件实施信息化考勤,提高课堂效率。

  各个中小学校利用各种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军马河一二小、丹水一二小元宵节组织学生做花灯,回车一二中、田关一二小五一节开展爱劳动传美德活动,莲花小学、城区一小,六一儿童节开展“拥抱新时代,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入队仪式及儿童节庆祝活动,城区一二中、五里桥中学国庆节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指导学生了解祖国历史及新时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推荐访问: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报告 中小学 情况 报告